美聯儲局、巴菲特有新動作
一方
本周全球資本市場迎來雙重焦點,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將於香港時間 8 月 22 日晚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講話,釋放九月議息會議政策信號;與此同時,「股神」 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披露的 13F 文件顯示,其二季度大舉建倉美國最大住宅建築商 D.R. Horton 並增持 Lennar,押注利率下行周期下房地產行業的復蘇機遇。兩大事件共同勾勒出當前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與資產配置邏輯的深層博弈。
作爲全球貨幣政策的 「風向標」,鮑威爾此次講話將直面市場對九月降息的高度預期,當前金融市場幾已斷定美聯儲局將於九月下調基準聯邦基金利率 25 個基點至 4.00%至4.25% 之間,但對後續路徑分歧顯著 —— 芝商所數據顯示,十月再度減息概率爲 51.5%,十二月第三次減息概率降至 38.8%,這種預期分化源於美聯儲內部的政策矛盾:一方面,七月 CPI 同比 2.7% 顯示通脹壓力仍存,且關稅對物價的傳導效應尚未完全顯現;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邊際放緩與企業投資疲軟又要求貨幣政策提供支撐。
摩根士丹利預測,鮑威爾將重點強調 「關稅影響的不確定性」,並試圖打破市場的 「降息必然論」,其核心策略可能包括:爲九月減息保留可能性但排除 50 個基點的激進選項,同時要求更多數據驗證通脹是否持續回落至目標水平。
FX Street 分析師則認爲,鮑威爾可能將減息步伐與勞動力市場降溫程度掛鉤,若通脹回升速度快於就業放緩,年內降息幅度可能收窄,這或提振美元並壓制風險資產估值,這種「數據依賴」的表態風格,與美聯儲近年來的政策溝通邏輯一脈相承。
巴菲特的最新持倉變動,恰與市場對利率下行的預期形成共振,伯克希爾在 Q2 新建倉 D.R. Horton 並增持 Lennar,合計持倉市值超 8 億美元。兩間公司均爲美國住宅建築行業龍頭,業務覆蓋從土地開發到房屋銷售的全鏈條,這種布局背後隱含三重邏輯。首先,30 年期抵押貸款利率若從當前 7% 以上回落,將直接刺激購房需求,推動新房開工量回升;其次,房地產行業的庫存周期與利率周期高度相關,降息周期往往伴隨開發商補庫行爲;最後,美國住房市場長期存在供需缺口,今年第二季度房屋總價值達 47 萬億美元創紀錄,但交易活躍度處於十年低位,利率下行可能激活存量房源流動性。
值得關注的是,巴菲特今次聚焦住宅地產而非商業地產,與其對行業風險的判斷密切相關,他在今年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商業地產因過度借貸和市中心空洞化面臨信用風險,而住宅市場受個人消費韌性支撐更爲穩健,這種差異化配置策略,既體現了對宏觀經濟周期的精準把握,也反映出伯克希爾在低利率環境下尋找確定性收益的迫切需求。
在美聯儲政策預期與巴菲特投資動作的雙重影響下,資金正加速流向利率敏感型資產,美銀報告顯示,截至 8 月 13 日當周,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 260 億美元,其中美國股票基金吸引 210 億美元,創歷史第三大年度流入紀錄,這種資金遷徙呈現鮮明的結構性特徵:住宅建築商、建材、家電等地產產業鏈標的領升,而黃金、加密貨幣等抗通脹資產也因美元走弱預期受到追捧。
Michael Hartnett 團隊指,這種 「減息交易」 的底層邏輯:通過風險資產再定價對衝債務負擔上升與勞動力市場疲軟的雙重壓力。然而,市場狂歡中仍需警惕政策反復風險。若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釋放鷹派信號,可能導致美債收益率跳升並壓制風險資產估值。歷史經驗顯示,2019 年鮑威爾曾通過該會議扭轉市場過度寬松預期,引發美股短期回調超 5%,當前環境下,這種「預期差」帶來的波動風險,與巴菲特布局地產的長期邏輯形成微妙張力。
無論是美聯儲的政策權衡,還是巴菲特的資產配置,本質上都是對利率周期拐點的押注,鮑威爾的講話將爲下半年貨幣政策定調,而巴菲特的地產持倉則提供了觀察市場利率預期的微觀樣本。對於投資者而言,需在短期政策博弈與長期價值發現之間尋找平衡:若鮑威爾成功引導預期實現 「軟着陸」,房地產、新興市場等利率敏感型資產仍具上行空間;反之,黃金與現金類資產可能成爲避險首選,這場由貨幣政策主導的全球資本再配置,正在重塑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