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大地震災情嚴重,死亡人數逾萬人,包括中國等多國派出救援隊到當地。香港特區政府昨日(8日)宣布派出救援人員到協助救災。由保安局、消防處、入境事務處和衞生署人員組成的搜救隊,會聯合內地救援隊伍前往土耳其協助救災。香港搜救隊目前已抵達伊斯坦布爾機場,等候轉機到災區。

 

保安局社交網站顯示,多名搜救隊成員在機場等候轉機期間集合匯報,指他們即將前往阿達納災區。

 

 

搜救隊由59人組成,由副消防總長于文陽率領,當中49人為消防處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其他成員來自保安局、入境處和衛生署,亦有醫生及護士。搜救隊帶同8噸重救援工具,包括生命探測器及混凝土切割工具,亦有兩隻搜索犬同行。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及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晚到香港國際機場送行。


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中國國家出入境管理局9日發公告,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包括傑出、科研人才等於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內地6類人才,可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

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內地6類人才可以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包括:

  • 傑出人才,即對灣區建設發展作出重大突出貢獻或者灣區急需的頂尖人才;
  • 科研人才,即灣區科研機構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
  • 文教人才,即灣區高等院校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
  • 衞健人才,即灣區副高級職稱以上衞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及衞生研究人才;
  • 法律人才,即參與在香港、澳門法律仲裁程序的內地仲裁員,處理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投資爭端的內地調解員等;
  • 其他人才,即灣區人才、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層次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

上述6類人才可按實際需要,單獨或同時申請辦理赴香港和澳門的人才簽注。其中:

  • 傑出人才可申辦有效期5年人才簽注
  • 科研、文教、衞健人才可申辦有效期3年的人才簽注
  • 法律、其他類人才可申辦有效期1年的人才簽注。

持證人在簽注有效期內可以不限次數往來香港或者澳門地區,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門停留不超過30天。傑出人才可由本人向粵港澳大灣區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其他5類人才要由本人向工作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人才簽注申請材料和申辦手續,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政府網站或12367服務平台查詢。

中國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決策部署,服務促進高水平開放,促進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深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的出入境政策創新舉措。政策的實施將有力促進灣區人才、技術等要素便捷高效有序流動,更好滿足灣區內人才之間交流交往的新需求新期待,為內地和港澳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張婉婷執導的香港得獎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公映後引來不少爭議後被煞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周三(8日)表示,自己未看過該紀錄片,知悉涉事的英華女學校已就電影相關情況成立危機小組,安排支援受影響師生。

 

《給十九歲的我》引發社會上對個人資料私隱、特別是學生私隱議題的討論,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局方一直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在《學校行政手冊》中提醒學校在處理學生個人資料時,須確保收集資料的目的和方式,資料的使用、查閱及披露等均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她又指,得悉學校已啟動危機處理程序,跟進並支援受影響師生。

私隱專員公署周一(6日)表示,在使用個人資料方面,除非得到資料當事人的自願及明確的同意,否則個人資料只限使用(包括披露和轉移相關資料)於收集時述明的目的或直接相關的目的。公署已主動聯絡英華女學校,以了解相關詳情,截至當日未有接獲相關投訴或查詢。任何人如懷疑其個人資料私隱受到侵犯,而又能提供表面證據,可以向公署作出投訴。

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日前發文,指作為紀錄片計劃發起人,面對挑戰和爭議,自己責無旁貸。紀錄片中呈現的每一個生命,自己都十分重視,其中有自己珍愛的學生。為了當初這個意念而引起學生和學校種種的困難,她深感抱歉,期望以愛心、信心、盼望和包容來承載挑戰,讓各方好好溝通,從而作出合適處理。


四川綿陽發生倫常悲劇,一名父親不滿13歲兒子體育考試只考獲18分,聲稱憤怒下想用武士刀嚇唬孩子,不料發生意外捅向兒子腹部,少年最終傷勢過重,失血過多不治。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被告人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楊姓被告離婚後獨自撫養兒子十年,他指曾因兒子學習問題,用武士刀嚇過孩子兩次。當兒子今次體育考試只考獲18分,男子痛斥,「你語文考不好就算了,怎麼連體育都能這麼差?你肯定是偷懶了!」父親越說越氣憤,原本只想拿武士刀教育一下,未料失手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四川媒體報道,少年最後遺言是︰「爸爸,我在好好學習。」

被告在法庭受審時,痛哭流涕表示:「我是個壞爸爸,用最好的心辦了一個最壞的事情。」他因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


由張婉婷導演執導的香港影片《給十九歲的我》,主要以紀錄片形式,追蹤六名英華學校女生從2011年起的十年成長蛻變,而伴隨著校舍重建、香港的十年變遷,她們成長的道路也各異。然而隨著影片公映,受爭議的風波越演越烈,鬧得滿城風雨。《給十九歲的我》先後被多名受訪者指控,主要圍繞製作團隊及校方的道德操守,包括阿聆(王卓聆)聲稱在不知情下,電影由校內轉為公開放映、未經同意下擅自公開私隱等,連金牌單車運動員李慧詩都質疑自己是在不知情下受訪及被播出。《給十九歲的我》在壓力下,昨(5日)宣布今起暫停公映。另一名被稱為「香港小姐」的主角江冰瀅首度開腔,指製作團隊疑隱暪事實,聲稱「所有人簽了名」,只有她未簽為由,「氹」受訪者簽下第二份同意書。成為眾矢之的的導演張婉婷,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紀錄片項目製作橫跨 10 年,以為跟受訪的女生已經「好 friend」(很要好),但現時仍在公開放映一事持不同立場;她認為在法、理、情三方面,情方面做得不足,「令到女仔咁困擾,呢方面我要道歉」,她並向情緒受困擾的阿聆表示「阿聆妳開心返啲啦,我哋依家唔做㗎喇」。

 

 

已移居美國的「香港小姐」江冰瀅越洋透過社交平台表示,一直以為紀錄片面世後好評居多,以及與影片相關的一切都順利,因此認為電影很有意義,即使公開自己部分「黑歷史」亦可接受。不過,江冰瀅認為倘若紀錄片嚴重影響另一主角阿聆,加上阿聆亦早已表明反對公映,製作團隊及校方不應讓《給十九歲的我》公映,形容「唔應該將自己嘅快樂,建立喺人地嘅痛苦身上」,認為片中公開兩名主角阿聆及阿佘的大量私隱,難以控制觀眾評價,同時又難以對觀眾的看法坐視不理。

「我哋識左十年,我以為係好 friend 嘅」

6 名受訪女生是否一致同意讓《給》公開放映,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爭議,被問及有關看法時,導演張婉婷在商台節目《在睛朗的一天出發》表示,要從法、理、情角度評價。「法」方面,她指「唔可以法律砸班女仔」,認為校方有做到這點;對於理及情,張就表示「我諗係情方面做得唔足夠,令女仔咁困擾,呢方面我要道歉」,「一定係我哋做得唔足夠,唔係點解女仔,即係阿聆會咁憂鬱?」

張婉婷並指,對於事件現況感到「少少愕然」,「我哋識左十年,我以為係好 friend 嘅」,她並指 10 年之間,除拍攝《給》外,亦有邀請過她們拍其他短片,「或者佢哋有咩想搵我,想出面接廣告,我都會幫下佢哋睇;佢哋想租地方去搞聯校活動,又會幫佢哋搵免費場地」;她以為多年以來,大家都有著一份聯繫,「但原來顯然應該要再做多啲。」

指自己跟女生對於公開放映或有不同理解

對於公開放映的理解,張婉婷指在受訪女生中五、中六的時候,她曾經有次高興地向女生告知,有公司願意發行電影,當時有女生決定退出拍攝,張尊重對方意願,但她同時理解「留下來嘅,我理解佢哋係接受左發行呢件事。」張婉婷指按照她在電影業界的理解,公開放映就代表會在戲院播映,但學生的理解或許又有不同。

張婉婷說,2021 年 12 月的英華女校的校內籌款首映後,阿聆觀片後就表達了不想公開放映的意願,指她跟團隊、校方往後「有成 8 個月喺度研討點處理」,最後指她接受包場、參與電影節,但仍對公映持保留態度,「總之佢係唔想咁多觀眾;但我就唔係好理解,因為包場其實都有好多觀眾嘅,電影節都有買飛。」

張婉婷並且說,今次《給》是她電影生涯以來,公映前包場時間最長的電影,「而喺包場入面,所有反應都好好嘛,完全冇一個覺得班女仔有咩唔妥,而係覺得佢哋好可愛呀,好勇敢呀,好欣賞佢哋將自己故仔同大家分享,我哋覺得咁即係好正面啦,覺得可以再進一步公映」,她並且重提 10 多年前拍攝活動正式開始前的同意書「其實就包埋公映」。

 

《給十九歲的我》曾參與第 46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影片並於去年 8 月 21 日作「全球首映」。

 

「我希望 10 年之間相識咗嘅情,希望佢仲記得」

張透露,早前阿聆的父親曾向她表達,「覺得(阿聆)佢都平伏咗喇」,而父親跟兒子,即阿聆胞弟,亦有出席今年 1 月底的「感恩大會」,當時她認為「可能(阿聆)佢已經解開咗心結喇」,但直至長文發表後,才得悉原來她仍然有很多想法。

「真係唔好意思   阿聆妳開心返啲啦」

被問到《給》的公映計劃去向,張表示要再跟發行商研究,同時指自己以「洪荒之力」為《給》剪輯長達3 年之久;被問到如果阿聆仍不願意把自己的部分公映,而《給》亦未必會重新剪接的話,是否意味公映無期,張婉婷表示同意。被問到有甚麼說話想跟阿聆表達,張表示「我想表達嘅係,我對於佢受到的困擾,我非常之唔好意思,我對佢唔住。我希望 10 年之間相識咗嘅情,希望佢仲記得,但我對於佢的困擾,真係唔好意思;阿聆妳開心返啲啦,我哋依家唔做㗎喇,妳知唔知道呀?」

 

張婉婷本來周日(5日)獲安排到戲院謝票及與觀眾交流分享,卻因眾多傳媒採訪,臨時改為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影片截圖)

 

稱為阿佘拍攝廣告是「自然發生」

節目亦有談及《給》的其他爭議。其中一幕提到,受訪女生阿佘課外會參與商業廣告拍攝,並從中賺取收入,但後來揭發廣告亦由張婉婷執導,引起張為《給》「擺拍」的嫌疑。張婉婷回應指,「嗰個係自然發生嘅」,涉及她為某大品牌執導廣告,「啱啱好我就覺得阿 Britney,即係阿佘佢能歌善舞吖嘛,當時就需要一啲咁樣嘅特約演員。咁佢樣又靚啦,又可以畀啲錢佢賺啦,佢又可以帶啲 whoever 佢鍾意帶嘅人嚟啦。咁佢當日係帶咗佢男朋友,同埋一位滑板仔,可能係佢啲跟班咁啦。」她指廣告拍了兩天,亦為阿佘帶來一些收入,「總之事情唔係做出嚟,係真嘅。」

 

單車場拍紀錄片 稱「名譽董事」知悉情況

至於「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不滿 2016 年參與單車錦標賽時,在場地內接受張婉婷訪問片段原來被用作紀錄片之用,卻一直未被知會,張婉婷就表示理解現時李慧詩感到錯愕,希望能夠聯絡她並且致歉。張婉婷說,當時受訪女生馬燕茹都有參與青少年組賽事,希望拍攝到她比賽的情況。她指進入場地拍攝和訪問並不容易,但團隊都找到一名「名譽董事」,他以領隊身份安排到合適時間,讓他們可以入到場內拍攝,以及找到李慧詩接受訪問。張婉婷強調,有向上述「名譽董事」表達她們是為了拍攝「學校紀錄片」的片段而前來。

《給十九歲的我》獲第2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是為第三度有紀錄片獲頒此獎。電影剛上映便錄得830萬票房,惟公映四天即告停播,成為香港史上首部非因疫情而腰斬播放的本地製作電影。


美國國防部4日宣稱,戰鬥機當天擊落一個「中國高空偵察氣球」,將把回收的殘骸送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實驗室進行分析。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周日(5日)奉命代表中國政府,就美方武力襲擊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向美國駐華使館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

謝鋒強調,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誤入美領空完全是由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偶發事件,事實一清二楚,不容歪曲抹黑。但美方置若罔聞,執意對即將離開美領空的民用飛艇濫用武力,明顯反應過度,嚴重違反國際法精神和國際慣例。美方所作所為嚴重沖擊、損害巴厘島會晤以來雙方穩定中美關系的努力和進程。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強烈抗議,敦促美方不得采取進一步行動損害中方利益,不得升級、擴大緊張局勢。中國政府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將堅決維護中方企業的正當權益,堅決捍衛中方利益和尊嚴,保留作出進一步必要反應的權利。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緩和,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4日)率特區代表團出訪沙特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他出行前回覆港媒專訪時透露,冬季流感高峰期後,會考慮取消「口罩令」。

李家超表示,政府在2023年主要工作目標之一,仍是帶領香港脫離疫情困擾,讓市民生活回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情況,並表示,在冬季流感高峰期後,會進一步考慮是否取消香港最後防疫措施「口罩令」。


繼香港向全球旅客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後,澳門亦加入送機票行列。內地下周一(6日)起恢復赴澳旅行團,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周五(3日)表示,當地旅行社已部署3個月,預計當天會有首發旅行團抵澳。澳門特區政府的機票優惠項目,今年可向內地、台灣地區及海外送出12萬張機票,資助力度與過去3年相若。

同時,澳門特區政府的旅遊資助計劃基礎是要求旅客在澳門過夜住宿,希望延長旅客或團客留澳時間。文綺華指出,政府將資助廣東省赴澳過夜的旅行團每人每晚150澳門元,兩晚300澳門元;廣東以外省份的旅行團每人每晚250澳門元,超過兩晚則資助每人400澳門元。而海外客的過夜資助,在基本原則上會高於內地客,但一切仍在審批研究中。

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正月十五至「五一」假期相對是旅遊淡季,相信恢復團客對旅遊市場有一定幫助。今次復團不僅面向四省一市,而是內地全部地區。旅遊局除開拓內地客源外,亦會向海外推出旅遊措施,令旅客有較平衡的增長幅度。


港澳辦宣布下周一(6日)起,粵港陸路口岸出入境不設人數限額,毋須預約。如果七天內無外遊,過關毋須核酸檢測證明。全部出入境口岸,包括羅湖口岸、香園圍蓮塘口岸、落馬洲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都會重開。

港澳辦指為更便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決定進一步優化措施,取消陸路口岸預約安排,亦不設限額,並取消核酸檢測證明要求,但過去7天曾在外地逗留者,則要有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

過關人士需填報海關健康申報碼,如有異常或發燒的人士,會由海關進行檢測,如結果為新冠陽性,需接受居家隔離或就醫。

海外及台灣人來港前快測維持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同日起非香港居民來港的疫苗接種要求亦會取消。不過李家超表示,由於內地全面通關會帶來大量人流往來,為確保風險可控,海外與台灣人士來港前的快測要求將「維持一段觀察期」。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重開的口岸開放時間跟疫情前相同,即羅湖口岸開放時間每日清晨 6 時半至午夜 0 時;香園圍蓮塘口岸開放時間每早 7 時至晚上 10 時;落馬洲皇崗口岸 24 小時開放。至於沙頭角口岸會先開放貨運服務,主要讓靈柩車輛通過,開放時間每早 7 時至晚上 10 時。

跨境學童2.8起陸續恢復往來

跨境學童方面,下周三(8 日)起,將恢復跨境中學生來港上課;跨境小學及幼稚園學童,將在 2 月 22 日起恢復上課。

另外,港澳與內地的旅行團亦可恢復。

 


農曆春節檔收官,觀眾觀影熱情未減。截至1月31日,2023年度大盤票房(包括預售)突破100億人民幣,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年票房最快破100億紀錄。台灣數碼有線電視副董事長、前「立委」雷倩,近日趁機大讚大陸電影,她表示,以前整個電影產業都由西方來定義,如今全世界的「文化戰場」有新發展趨勢:大陸的電影製作特效,已可跟西方並駕齊驅,而在講故事方面,大陸可能比荷里活更優。

雷倩在中天新聞政論節目《新聞深喉嚨》談到,今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以及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長津湖之水門橋》,指原來講到「文化全球化」,講到世界電影產業,整個電影產業是由西方來定義,可是過去10年,也就是中國大陸電影突飛猛進的10年,大概從2014、2015年開始,每一年大陸的票房冠軍都是「中國電影說中國故事」。

雷倩認為,當「中國故事」逐漸成為中國大陸觀眾的觀影首選後,如今,電影產業迎來三個重大改變:題材改變、商業模式及全產業鏈改變。

她指,大陸複雜的電影製作特效,已可跟西方並駕齊驅,「荷里活電影在大陸市場上映的,很多都是特效電影,但大陸的特效也做得很好,而他們說故事的能力變強以後,在全世界跟荷里活一起說故事的能力,甚至可能更高。」

對於在全球講好故事這一點,雷倩舉例,「像《復仇者聯盟》這些荷里活電影,其實仔細看的話,它的模式很簡單:是非、黑白、善惡,最後對打,故事線非常非常簡單,可是大陸(影視劇)的故事線都很複雜,很多電視已經是在用電影的規格拍,裡面人數眾多、情節複雜、特效讓人目眩神迷。看著非常複雜(影視劇)的中國大陸觀影群眾被『養」起來後,簡單的西方故事線在大陸賣得不是那麽好了。」

她認為,在中國大陸市場,大陸電影已經100%碾壓了西方對手,未來,大陸電影在國際應該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文化市場,「可以拭目以待」,在雷倩看來,或許就是下一個「國力」的表現。

今年的春節檔共6部影片上映,包括《滿江紅》《流浪地球2》《交換人生》等,題材多樣、類型豐富。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檔(除夕至正月初六)電影票房為67.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佔比為99.22%。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