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間爭執被拍下的短片過去多次吸引不少人點擊收看。有網民近日上傳一段短片,顯示一對情侶在香港國際機場爭執,其中男方將女友其中一件行李擲到地上,再踢下樓梯,並呼喝女友拾回行李,現場的保安人員未予理會,影片在網上引起討論。

有網民在Twitter上載影片,分享一對情侶在香港機場爭吵的過程。影片開首,見到港男將女方的一件行李奪過去並丟在地上,他接著跑了數小步後,更將行李用力踢下樓梯,行李跌落下層時產生巨響。

男子隨後回頭望向女方方向大聲咆哮,「執啊!執唔執啊?執唔執啊?」女方聞言後亦大力放下手上的袋。此時,一名身穿制服的機場保安在兩人中間經過,抬頭看了他們一眼後,繼續低頭看手機,並繼續向前走。該對情侶沉默對視一會後,男子向前離去,而女方則步往行李墮下的樓梯方向。片段中,未見到任何一人撿起地上的行李及物品。

 

 

短片隨即引起熱議,網民反應兩極。有人批評男方的行為,並指「咁嘅男人都有,簡直係禽獸。你能忍嘅都忍夠,你等佢變,佢無理過你感受」、「咁大啖氣都吞得落,條女好X癲」、「分手啦」、「over咗,唔識做人留一線,畀你結咗婚都有排受」、「成年人,大庭廣眾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行為失態、失禮」、「分手啦!個男仔太無EQ! 快速斬纜!」等。有人則讚「男人之光,做得好」、「師兄好型,港女養唔熟,係要咁教先得」、「真男人」、「好正,呢啲先係真男人」等。

另有人表示「唔知發生咩事,所以好難判斷誰是誰非,單純片段咁一定係個男人唔啱」等。


已故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早上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安排直播。行政長官李家超聯同各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政策局及部門的首長級人員出席收看直播,並在大會默哀時,一同默哀3分鐘。所有政策局及部門亦有安排員工在追悼大會期間一同默哀。

李家超在社交專頁表示,江澤民是公認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他開創國家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貢獻偉大。

李家超說,江澤民逝世,對國家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他的英名、業績、思想、風範將永載史冊,世世代代銘刻在人民心中,要履行江澤民的宏志,他和特區政府將繼續全力以赴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原則,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港府船隻在追悼大會默哀期間,在中區對開海面鳴笛3分鐘。18區民政事務處於各區安排直播追悼大會。全港所有政府機構包括香港境外辦事處的國旗及區旗下半旗誌哀。主要政府建築物、立法會及司法機構的國旗及區旗,12月1日起下半旗誌哀。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的消息,震驚香港社會各界。香港連日氣溫驟降,仍無法阻擋前來悼念的民眾。他們周五(2日)自發到中聯辦外獻花。由於人數眾多,中聯辦門外需排隊等候。有市民表示,前來是為表達對江澤民的崇高敬意。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更曾四次到香港視察,和香港市民親切互動,贏得廣大市民的尊重與愛戴。而香港中聯辦自12月1日起搭設靈堂,並向公眾開放,接受各界人士弔唁,參加者需事先預約及通過快測,全程需配戴N95級別或以上口罩。香港政界、社會團體、工商界人士,紛紛到中聯辦悼念。 (攝:Teddy)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的消息,震動香港社會各界。香港連日氣溫驟降,仍無法阻擋前來悼念的民眾。他們周五(2日)自發到中聯辦外獻花。由於人數眾多,中聯辦門外需排隊等候。有市民表示,前來是為表達對江澤民的崇高敬意。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更曾四次到香港視察,和香港市民親切互動,贏得廣大市民的尊重與愛戴。而香港中聯辦自12月1日起搭設靈堂,並向公眾開放,接受各界人士弔唁,參加者需事先預約及通過快測,全程需配戴N95級別或以上口罩。香港政界、社會團體、工商界人士,紛紛到中聯辦悼念。 (攝:Teddy)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的消息,震動香港社會各界。香港連日氣溫驟降,仍無法阻擋前來悼念的民眾。他們周五(2日)自發到中聯辦外獻花。由於人數眾多,中聯辦門外需排隊等候。有市民表示,前來是為表達對江澤民的崇高敬意。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更曾四次抵港視察,和香港市民親切互動,贏得廣大市民的尊重與愛戴。而香港中聯辦自12月1日起搭設靈堂,並向公眾開放,接受各界人士弔唁,參加者需事先預約及通過快測,全程需配戴N95級別或以上口罩。香港政界、社會團體、工商界人士,紛紛到中聯辦悼念。 (攝:Teddy)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的消息,震動香港社會各界。香港連日氣溫驟降,仍無法阻擋前來悼念的民眾。他們周五(2日)自發到中聯辦外獻花。由於人數眾多,中聯辦門外需排隊等候。有市民表示,前來是為表達對江澤民的崇高敬意。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江澤民本人擔任國家主席期間更四次到香港視察,和香港市民親切互動,贏得廣大市民的尊重與愛戴。而香港中聯辦自12月1日起搭設靈堂,並向公眾開放,接受各界人士弔唁,參加者需事先預約及通過快測,全程需配戴N95級別或以上口罩。香港政界、社會團體、工商界人士,紛紛到中聯辦悼念。 (攝:Teddy)
港中聯辦下半旗誌哀。
港中聯辦外擺滿市民送來的鮮花。
港中聯辦下半旗誌哀。
{{item.text}}

已故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周二(6日)上午十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場內掛上江澤民的巨型遺像,以及「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的橫幅。

追悼大會開始後,軍樂團演奏哀樂,全國人民默哀三分鐘,一切有汽笛的裝置鳴笛三分鐘,防空警報鳴響三分鐘,以示悼念。

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悼詞說,極其沉痛地悼念江澤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失去了江澤民偉大人物感到無限悲痛。

習近平形容,江澤民是人民公認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者。他說,江澤民把畢生心血和精力獻給中國人民,贏得了人民衷心愛戴和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習近平回顧江澤民的貢獻時,指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改革開放,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並積極展開外交鬥爭,堅決維護國家的獨立、尊嚴、安全、穩定,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功穩住改革發展大局,並領導國家加入世貿。

習近平又指,江澤民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香港、澳門特區順利回歸,推動兩岸達成「九二共識」,有力開展反分裂、反「台獨」重大鬥爭,並提出一系列外交和國際戰略思想,打開外交工作嶄新局面,並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他的革命精神和風範,永遠銘刻在大家心中,希望全黨學習江澤民,時刻將黨放在最高位置。

港政府部門默哀三分鐘

在香港,各界人士亦有觀看追悼大會。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各級司局長和官員在政府總部觀看,站立默哀三分鐘;全體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地下大堂默哀三分鐘。

行政長官李家超、多名司局長及行政會議員成員等人在政府總部參與,期間全體肅立默哀三分鐘,各人都穿上深色或素色衣服。所有政府員工同樣默哀三分鐘,所有政府船隻鳴笛,政府機構、公立醫院、司法機構、學校及機場等,國旗及區旗都下半旗。

江澤民因白血病併多臟功能衰竭,上周三(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起靈儀式上周四(12月1日)在上海華東醫院舉行,靈柩其後由專機送往北京,遺體周一(12月5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明早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香港方面,教育局要求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在追悼大會當天下半旗誌哀,並停辦所有慶祝活動。

教育局在信中表示,學校亦須停辦所有慶祝活動,例如慶祝會、聯歡會等,並建議學校可及早規劃,安排師生收看追悼大會的直播。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在電台節目表示,由於疫情,不會安排所有同學聚集到禮堂,但會安排各自在班房觀看直播,並會向學生講解江澤民的生平、中港關係、默哀及下半旗的原因等,讓同學了解追悼的原因,讓學生更投入觀看追悼大會。

他認為安排可以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以及對「一國兩制」的體會,有助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情懷。至於教育局同時要求停辦所有慶祝活動,孔偉成認為對校慶的影響最大,但相信不會影響學生出外比賽。他又認為停辦慶祝活動的安排,認為只需將活動延後改期便可,毋須除下慶祝相關的橫額及布置。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國家主席習近平率領總理李克強等上屆和現屆政治局常委,周一(5日)早上10時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送別,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亦有到場。習近平等向江澤民遺體三鞠躬,隨後向江澤民夫人王冶坪和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醫院告別室上方懸掛著橫幅,黑底白字寫上「澤民同志永垂不朽」,下方正中是大幅江澤民遺照。江澤民遺體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4名禮兵在兩旁持槍肅立,前面擺放著夫人王冶坪全家敬獻的花籃,緞帶寫上著「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字句。告別室內擺放著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胡錦濤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各界敬獻的花圈。

早上10時25分,江澤民遺體由習近平為首的治喪委員會成員和親屬護送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靈車由解放軍總醫院到八寶山,沿途道路兩旁有大批民眾送別。上午10時50分,靈車駛進八寶山革命公墓。習近平等和江澤民親屬,在大禮堂向江澤民作最後訣別。

中央周二(6日)早10時將在人民大會堂,為江澤民舉行追悼大會,全國民眾將默哀3分鐘,期間內地金融市場會停市3分鐘,至於香港交易所稱,交易廣場早上十時顯示屏數據會暫停3分鐘至靜默悼念結束,期間港股市場正常運作。

 


港鐵繼甩車門意外後再發生嚴重事故,將軍澳綫北角方向有列車車廂,早上約八時半於駛入將軍澳站期間脫卡,安全保護裝置剎停列車,全車隨後陷入一片漆黑,1500名乘客分批摸黑沿路軌逃生。來往調景嶺站來往寶琳站及康城站的服務暫停約4小時。

消防區長陳國銘表示,早上9時許接報,指將軍澳站有列車懷疑車廂移位,到場後發現有一輛列車,在距月台約50米位置停駛,消防經評估現場沒有危險後,疏散當時車廂內約700名乘客,考慮到環境及光線等情況後,安排他們從車頭經管道往將軍澳月台,至於另外約800名乘客,早前已在港鐵職員安排下疏散。

高級救護主任梁偉豪指,兩名乘客包括一名孕婦報稱不適送往將軍澳醫院,情況穩定。鐵路警區行動總督察段雅倫說,當時警方接報指一輛列車第6、7個車廂的接駁位有問題,抵現場後指示乘客離開,經初步調查後,未發現任何刑事成分。

港鐵工程人員搶修後,將故障列車移離將軍澳綫。

受事件影響,來往北角至調景嶺站一度要維持 5分鐘一班車;來往調景嶺至康城站及來往調景嶺至寶琳站暫停,約四小時後才恢復。港鐵向受影響乘客致歉。


大埔一間超市的地舖周一(5日)凌晨,遭一輛的士撞毀鐵閘。警方接報到場後未發現司機,店外大閘嚴重被毀。由於同一集團另一分店鐵閘,上周亦被人以同樣手法破壞,警方不排除事件背後或有其他原因,案件列作刑事毀壞,交由大埔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一輛的士凌晨三時多,被發現撞向大埔同秀坊的一間超市大閘,閘門嚴重損毀,附近居民報警。警方接報到場後,現場並無司機或乘客。由於涉案手法跟上周,上水有超市大閘被撞如出一轍,警方懷疑事件涉及生意糾紛或私人恩怨,不排除由同一幫人所為,正循的士來歷及司機等方向調查事件。

現場可見店舖鐵閘被的士撞穿,露出店內貨物。超市負責人早上一度到場了解,稱不了解對方動機,但承認集團的超市接二連三遭人刑毀。

資料顯示,同一集團位於上水的超市分店,月前亦曾遭人淋黑油,並在上周五(2日)遭人以同一手法,利用的士撞毀鐵閘。當時涉案的士的車主曾表示,對方手法「很聰明」,的士受損不算嚴重,但令鐵閘受損。


內地疫情一度升溫。《人民網》周四(1日) 就當前防控形勢發表文章,指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長期封控容易造成焦慮情緒,必須予以糾偏和避免。

文章指,近期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不是針對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忽視群眾訴求等方面。今後,各地要根據檢測、流調結果做好風險研判,精準判定風險區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減少因疫情給群眾帶來的不便。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對群眾的合理訴求及時回應和解決。

文章又指,長期封控不僅影響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還容易造成焦慮情緒,這種情況必須予以糾偏和避免。各地要進一步加強高低風險區劃分標準的培訓,組織做好風險區域劃定和管理。對風險人員的判定要以現場流調為依據,不得通過時空伴隨擴大範圍,造成大面積的「誤傷」。

對高風險區既要嚴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戶」,也要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滿足群眾基本生活和就醫用藥需求。同時,做好封控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加大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

另外,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周三在國家衛健委召開座談會時表示,Omicron病毒致病性減弱,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孫春蘭提到,近三年來的防疫因應時勢調整完善防控措施,先後印發九版防控方案以及推出二十條優化措施;隨著Omicron病毒致病性減弱、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內地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強調要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


全國多地陸續宣佈放寬防疫措施之際,官媒《環球時報》指,國內科研團隊實驗驗證,Omicron致病力大幅降低,籲民眾不必過於恐慌。同日,《新京報》引述專家稱,目前學界並未確認新冠肺炎有後遺症,至少尚沒有證據表明有後遺症。

論文年初刊於《自然》:Omicron變異株繁殖力致病性減弱  死亡率最低

《環球時報》周四(1日)的報道指,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聯合海南醫學院熱帶轉化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今年初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論文顯示,於2021年11月出現的OmicronB.1.1.529變異株,在人體肺上皮細胞Calu3和腸上皮細胞Caco2中的複製能力明顯減弱。

據研究結果,在人類肺上皮細胞中,Omicron毒株的複製效率比原始株低三倍多。Alpha、Beta和Delta則呈相反,這些變異株的複製效率,都與原始毒株相似,甚至高於原始毒株。有關研究在人源ACE2轉基因小鼠中建立的感染性動物模型進一步獲證實,與原始毒株和其他變異株相比,Omicron變異株在小鼠體內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減弱,所導致的死亡率也最低。

11月中旬,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病毒學實驗室研究部門負責人尼爾傑·範·多雷瑪倫等人,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也表達過相似觀點。

武漢大學:Omicron變異株複製效率低10倍以上

關於新冠病毒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的問題,一直是國內科研團隊持續關注的重點問題。近日,一項由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開展的實驗,也對Omicron變異株的致病力已下降的結論進行充分驗證。

武大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受訪時表示,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病毒體外感染實驗中發現,Omicron變異株感染人肺細胞(calu-3)的能力,顯著低於原始毒株,在細胞內的複製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

團隊同樣在小鼠感染模型中也發現,原來只需要25至50個感染劑量單位的原始毒株,可導致小鼠死亡,而Omicron毒株則需要2000以上感染劑量單位,才能使小鼠死亡。而且,小鼠在感染Omicron後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最少100倍。

藍柯表示,以上實驗結果均可有效表明,相較於新冠病毒原始毒株,Omicron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大幅降低,意味民眾對Omicron不必過於恐慌,對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保護下,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性已大不如前。

《新京報》訪專家:新冠康復者不具備傳染性 無證據顯示有後遺症

至於《新京報》周四(1日)亦引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教授、廣州市黃埔方艙醫院總領隊崇雨田教授,他表示說當前新冠感染者康復出艙後,已基本不具備傳染性;即使是復陽,也不太可能傳播病毒,對於社區來說是安全。

對於全世界都關心的後遺症,崇雨田解釋,後遺症在醫學上有其定義。「一些傳染病患者恢復期結束後,某些器官的功能長期未能恢復正常,才會被認為是後遺症。」

而對於新冠感染者來說,實踐中可以觀察到,有的病人的臨床表現可能持續比較長,比如味覺嗅覺喪失、關節痛、記憶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學者把這些稱為「長新冠」,但崇雨田認為,尚不能將其歸類為「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目前學界並未確認新冠肺炎有後遺症。至少尚沒有證據表明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