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上周宣布將垃圾徵費押後至8月1日實施,香港第二大工會港九勞工社團聯會調查顯示,一半家務助理擔心會因垃圾徵費,與僱主引起爭拗而影響工作,四成坦言對今年實施垃圾徵費的措施完全不了解。

調查訪問近二百名家務助理,近六成人去年時薪達110元以上,近九成受訪者認為今年時薪應調整。逾六成認為工作保險對工傷意外保障不足,四成人上班前沒有確保僱主是否已買保險。

勞聯表示,家務助理需為僱主處理家居垃圾及煮食等,建議政府加強宣傳,讓工友了解何謂免責辯護及垃圾生產者等原則,以免他們誤墮法網。

勞聯認同政府押後實施垃圾徵費,希望政府善用押後的4個月做好解說。

 


網上流傳短片,聲稱香港環保署指定垃圾袋非常容易破爛。環保署表示,有關言論全屬詆毀污蔑,影片所示的並非尚未開始發售的指定袋,並指會將懷疑有刑事成分個案,轉交警方跟進調查。

環保署指,快將出售的指定袋,早已通過國際及或國家相關標準的所有測試,不會輕易破損,相關測試包括抗拉強度、斷裂伸長率、抗穿刺力,以及抗衝擊能力。

當局並上載實測影片,顯示將8.5公斤物品放入指定垃圾袋內,在搖晃及拉扯下,垃圾袋都沒有破損。

香港特區政府嚴厲譴責此類假消息,並提醒市民近日有不少打擊指定袋質量的謠言,居心叵測,市民務必提高警惕,免受人誤導和蠱惑。環保署會將懷疑有刑事成分的個案,轉交警方作跟進調查。


內地不少地方仍存在男多女少的情況,廣東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鐵東村推出紅娘獎勵試行計劃,只要為村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並最終登記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600元介紹費予以獎勵。

近日,一份題為《鐵東村關於對本村男青年介紹配偶的紅娘的激勵辦法》的檔引發關注。

其中稱,因鐵東村男性未婚青年人數逐年增多,為了提高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對青年人婚姻問題的關心度,發揮民間紅娘穿針引線的積極作用,促使該村青年人早日完婚。鐵東村相關會議研究決定,特別制定以下激勵辦法:凡給該村男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並最終登記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600元介紹費予以獎勵,自2024年2月9日起執行,試行3年。

 

龍川縣鐵東村出台的獎勵辦法。來源:網路

 

鐵東村位於廣東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

19日下午,龍川縣鐵場鎮工作人員回覆傳媒稱,上述檔屬實,該激勵辦法是鐵東村召開村民委員會製定的,「主要是為了解決該村未婚男青年的婚戀問題,沒有其他任何目的」。

南方農村報報道,鐵東村黨支部書記黃小強表示,鐵東村全村戶籍人口約3000人,20歲以上40歲以下的單身男青年約240人。村裡通過駐村幫扶單位和外出鄉賢支援的86萬元捐款投入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每年產生收益7萬多元,村裡將這些收益用於獎教獎學等公益活動,激勵紅娘的「介紹費」資金亦來源於此。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鐵東村激勵紅娘牽線的做法並非全國首例。2023年年初,河南焦作市武陟縣小董鄉喬莊村村委會發出《關於成立大齡男青年紅線團的啟事》稱,為需要解決婚姻問題的28周歲以上大齡男青年提供婚戀服務,村裡28歲以上村民均可成為紅線團成員。激勵方案為,村委會擬每年拿出2萬元獎勵給牽線人,每撮合一對成親結婚,村委會獎勵牽線人1000元。

2023年11月,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相家莊村發佈一則《相家莊村關於對本村男青年介紹配偶的紅娘的激勵辦法》稱,凡給該村男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並最終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1000元介紹費予以獎勵,並從2024年1月1日起實施。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原定4月1日起實施的垃圾徵費,坊間連日提出不少質疑,認為執行細節不清晰或難以理解。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19日)宣布,將生效日期再押後至8月1日,而政府部門會在4月1日起試行,向市民示範如何執行。指定垃圾袋就會如期下周五(26日)起出售。
坊間擔憂實施垃圾收費後,市民會改為拋棄街上。(政府新聞處)

 

謝展寰下午見傳媒時表示,由於需時解釋,讓市民清楚了解執行細節,向行政長官提議押後實施垃圾徵費。至於何以選擇押後至8月,謝解釋是由於6至7月正值學校考試期,8月放暑假,認為是推行時機,強調與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進程無關,他又說不希望再次推遲。

除政府部門會於4月1日先行先試,當局亦會物色部分樓宇試行。他說,行政長官認同有關建議,並指派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進行跨部門統籌工作,他亦會在下星期一(22日)就延期實施建議,諮詢立法會環境諮詢委員會,再按法定程序,修改生效日期。

部門先行先試具演練示範作用

謝展寰表示,政府部門先行先試可以起展示作用,讓社會更了解計劃細節,同時亦可用作演練,預先理順磨合期的小問題。他稱,留意到過去一周,社會各界有很多討論,不少人反映市民不了解細節,認為需更長時間,向社會更具體解釋措施。他形容今次是創新和負責任的做法,認為可有助措施順利推行。

他又說,以往當局用文字解說,感覺較抽象,因此會在政府部門和一些樓宇先行先試,可以用影片展示每個環節的操作,讓市民更放心,覺得措施簡單易行。

強調延遲實施是負責任做法

被問到有無人需要為延遲實施垃圾徵費負責,謝展寰重申收到後多意見指市民不了解垃圾徵費執行方法及細節,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讓政策順暢運作,延遲落實徵費不單作更多公眾教育,而是透過先行先試,向市民示範實際做法,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他強調政府推動垃圾收費上已做大量工作,社會在過去一周提出大量問題,無論如何解說,不論言語文字都難以了解,因此當局需要更多方式推行宣傳教育。他相信看到實際實行方法後,不論物業管理公司、市民、前線清潔工等,都會了解如何運作。

問及延後四個月是否有信心實施,謝展寰表示,當局曾經做過很多先導計劃,具體操作百分百有信心,否則不會另立法例,但指以往的先導計劃主要對內,讓當局檢討設計,但今次因市民不了解,而先推行「先行先試」計劃,以展示導向市民,包括拍攝影片、向傳媒實地展示,透過宣傳教育市民,有信心令將來實行順利。

至於區議員認為解說會不足夠,謝展寰指已和各區議員、立法會議員等定好數十場解說會,惟時間上仍需協調。

垃圾收費原本計劃去年年底實施,當局一度押後至今年4月推行,指希望推行更順利。謝展寰去年7月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曾清楚表明,實施日期不會再押後。

 


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方面,受出入境改革創新措施推動,2023年內地與港澳間往來人數穩步回升,內地赴港澳以旅遊人員為主,同時呈現目的多樣化、人群多元化趨勢,人才、技術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為內地和港澳經濟快速復蘇注入活力動能。隨著口岸快捷通關,「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政策的落地實施,從廣東省口岸入境的港澳居民人數明顯增多,佔入境總人數的九成以上,充分體現粵港澳大灣區及前海深港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加速發展。

國家移民管理局發言人張甯1月18日表示,在兩岸人員往來方面,台胞來大陸人數快速恢復,較2022年上漲7.4倍。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我局推出1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於今年正式實施,實施首日在福建高校任教的台胞就已經獲發定居證。政策實施十餘天時間,已經有1200餘名台胞享受到來往大陸通行證件「網上辦」「口岸辦」等便利措施,2萬餘人次台胞通過福建口岸快捷通道順暢通關。下一步,我局將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持續創新出入境管理服務,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近日有上海網民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獲得「超級博士後」證書,引發社會熱議。

上海市頒發的「超級博士後」資助證書。網路截圖

 

有人感歎:「第一次聽說有『超博』,以後招聘寫『超博』能優先嗎?」還有人分析:「感覺有資助比較重要。」也有人直接提問:「含金量呢?」

對此,記者聯繫上海市人社局。1月17日,有工作人員回應稱:「『超級博士後』是2018年開始實施的,每人每年資助15萬元,共資助2年。」

該網友在曬出證書的同時強調:「不是個人,而是需要所在單位提交申請。個人覺得獲得資助的前提,可能主要是看個人發表的科研文章和前期做的研究基礎怎麼樣。」

上述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屬於『超級博士後』計劃,只有在上海的社團單位的博士後才可以報名申請資助,具體情況需要諮詢自己所在的社團單位。」

 

上海市人社局相關檔。官網截圖

 

媒體報道,「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是2018年實施的上海市集聚和留用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的「王牌」專案,經過遴選的優秀博士後,由上海市給予每人30萬元的資助,同時由設站單位給予不低於1:1的配套經費資助。

 

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3年發佈的上海市「超級博士後」申報啟動資訊

 

11月29日發佈的公示資訊顯示,795人入選2023年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擬資助人員名單。

據悉近年,上海博士後工作圍繞人才引育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博士後隊伍茁壯成長。連續兩年舉辦博士後全球招募直播,發佈崗位萬餘個。截至目前,上海在站博士後8279人,其中2023年進站2978人,較前一年增長10%。

博士後培養載體量質齊增。隨著2023年新設35個流動站,目前全市共有流動站273個、工作站162家,設站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學科覆蓋面進一步擴大。16個區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新增入駐單位120家,創歷年新高。

「超級博士後」品牌效應凸顯。2023年,上海進一步加大對三大先導產業和基礎研究領域博士後的支持力度,795名博士後入選「超級博士後」。多年來,累計有3248名博士後獲得資助,資助金額超8億元。

博士後創新創業活力厚積薄發。聚焦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上海連續三年舉辦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促成項目落地或風投合作百餘項,科研成果加速轉化,在兩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獎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早前自殺未遂後,捐出80萬元予慈善基金支持癌病兒童的28歲癌末患者楊嘉驃(Gabriel),續在社交平台分享自身抗癌經歷,鼓勵公眾珍惜生命。

他日前再分享的文章主題關於「如何沒有胃也保持『為食』」。Gabriel指每個癌症病人的經歷也不同,他於2022年7月11日,因患末期胃癌及肝癌,於是進行了一個6小時的手術,切除全個胃部及疑似腫瘤部位的肝臟。手術後,他身上留下了一條橫跨肚皮的「T字疤痕」。「長期臥床後,要練習呼吸和行路。不過外傷遠不及內傷」。

楊嘉驃分享經歷切胃手術及長期臥床後重新學走路的舊照。

 

不少朋友關心問:「沒有胃怎樣消化」,Gabriel表示,原來消化功能主要是靠腸道,而胃部除了消化,主要是負責儲著食物。起初「食很少便飽,食太多便作嘔,而且食完直落腸道,曾經一日肚屙10次」,直至多個月後,Gabriel才慢慢適應身體狀況,可以吃少量正餐。至於往後如何「如何沒有胃也保持『為食』」,Gabriel卻賣了關子。

然而,胃切除手術至今仍是讓罹患胃癌的病人,有機會痊癒或長期存活的唯一有效方法。由於患者胃部被切除,食物會直接進入小腸,大量水分突然進入小腸,容易造成腹瀉。因此,病人在完成胃部切除手術後,醫生建議宜盡量以少食多餐形式進食,避免上吐下瀉。

 


臨近農曆新春假期過關人流高峰,外界關注港府是否會推出延長通關措施。行政長官李家超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指,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單位討論在農曆新年或一些特別多旅客的日子,增設24小時通關或延長通關口岸的辦工時間等措施,目前進展順利,強調有結果時會公布。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兩地居民融合,認為香港與內地居民頻繁往返兩地已成常態,是多年來努力促進人民高度交流的成果,港府政策必然會向這個長期現象發展。他又說,特區政府一直有與內地單住研究不同的方案,除上述提及外,亦包括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以方便巿民,目前進展順利,態度積極。

李家超稱,特區政府多年來高度推動兩地人民交流,會做好配對工作,不論任何大型活動或節日,都會由政務司司長統籌細節,希望做到方便巿民及旅客。

對於深圳巿民「一簽多行」的進展,李家超指,特區政府會爭取旅客來港各方案,政府亦不斷與內地相關單位討論可行性及操作,自己個人亦望盡快達到共識,一有結果會盡快公布。

23條須盡早立法

至於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李家超說,政府部門準備好《基本法》23條立法的整體方案後,會盡早開展相關立法工作。他認為,本港曾經歷國家安全受威脅、面對不同風險,尤其是2019年港版顏色革命,後果是社會難以承受,認為23條立法已有很強的共識。他又說,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會參考外國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做法及法律條文,確保本港的相關法例具前瞻性及有效,能應對千變萬化的新手段。

李家超指,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重點包括大灣區發展等,多角度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對於23條立法沒有列明上半年或下半年提交立法會一事,李家超重申,有關部門要準備好才推出,要處理千變萬化的風險,要靈活處理不同風險。他又說,理解社會有強烈意識希望維護國家安全,今次做方案希望最有效方式立法。他又指,敵對勢力仍虎視眈眈,要盡早立法。

亞洲金融論壇有逾三千金融精英參與

此外,李家超又表示,下周三至四(24至25日)香港將舉行2024年度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預計有逾三千名金融精英參與,包括央行領袖等,有十七個來自日、韓等貿商貿團確認出席,反映香港的吸引力。他指,參與會議的有來自多個國際金融高層管理人員,將在此平台分開獨特見解,是次論壇特別之處的是,來自中東的演講嘉賓由以往的1位,增加至8位等。是次論壇重點包括大灣區發展等,多角度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李家超又指,香港全年總存款增展百分之五,香港資金處於淨流入狀態,港府會把握是次機會推廣香港會議經濟,透過遊故宮、蘭桂芳、遊維港等,令嘉賓感受到香港的自由、活動多姿多彩,大會亦會安排嘉賓參觀港交所等。他重申,香港今年會繼續舉辦不同聯繫金融界的活動,加上文化體育盛事,發揮盛事效益。

 


台灣大選上周六(13日)結束,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政府周一(15日)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外交部今下午亦宣布終止與瑙魯外交關係。大陸外交部讚賞和歡迎瑙魯政府決定,願與瑙魯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

瑙魯總統阿迪昂(David Ranibok Adeang)在瑙魯facebook官方帳號的影片中宣布與台灣斷交,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正尋求與大陸全面恢復外交關係。

瑙魯與台北的外交關係始於1980年5月,2002年7月曾與台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直到2005年,瑙魯與台又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瑙魯人口約1萬人,國土面積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國家,僅大於梵蒂岡及摩納哥。

繼2023年3月26日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宣布與台北斷交,目前台北僅剩12個邦交國,分別為太平洋島國帕勞、圖瓦盧、馬紹爾群島、中美洲國家伯利茲、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危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露西亞(St. Lucia)、聖基茨和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非洲國家斯威士蘭和梵蒂岡。


灣仔昨(14日)晚發生兩死交通意外。的士疑衝紅燈,與一輛城巴相撞,的士上男女乘客死亡。據悉男死者為香港整形外科名醫何維新,曾為1996年八仙嶺大火中6名燒傷個案進行整形手術。女的士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正被扣留調查。

 

昨晚約9時半,的士沿菲林明道天橋落斜,往海皮方向行駛,駛至港灣道交界時,被一輛沿港灣道往杜老至道行駛的城巴攔腰猛撼。47歲內地女乘客及59歲男乘客受重傷昏迷,分別被送往律敦治醫院及瑪麗醫院搶救。女傷者經搶救後不治,男傷者延至晚上11時亦告不治;33歲的士女司機受輕傷,被送院治理。警方調查後,的士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城巴無人受傷。

 

涉事的士車身嚴重損毀,旁邊地面遺有大灘血漬,現場遺下一個黃色行李箱,城巴車頭擋風玻璃被撞至飛脫碎裂。

有車CAM拍攝到,涉事的士高速駛出十字路口,城巴收掣不及,攔腰直撞向的士。

警方嚴厲譴責涉案司機不負責任的駕駛行為,除對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漠視人身安全,更往往是引致嚴重交通意外的真正原因。警方強調必定嚴正執法,絕不姑息。

城巴發言人表示,一輛非營運巴士於港灣道及菲林明道交界,按照交通燈號指示行駛時,與一輛的士發生碰撞。城巴表示,對兩名乘客不幸離世表示非常難過,在此向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城巴會全力配合警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