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行業人才及勞動力流失,港府透過「高才通」等計劃輸入人才補充,迄今已有14萬人來港,調查發現約逾兩成來港人才暫未有打工,僅不足一成的家庭選擇在香港購房置業。有人力資源總監分析,市場上空缺主要來自低層職位及醫療等專業崗位,內地專才未必完全配對市場需要。對於不足一成來港人才置業,有學者稱部分人視香港為「踏腳石」,加上樓市持續向下,反映「撤辣」未能鼓勵外地人才置業。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上月訪問597名經各項人才計劃來港專才,絕大部分來自內地,當中七成循「高才通」來港。結果顯示最多來港人才從事金融業,其次是創科及金融科技;22%稱目前沒有工作。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會長、選委界別議員尚海龍解釋,部分人剛取得簽證或來港不久,仍在求職。調查亦發現,32%受訪者每月家庭收入少於5萬元,支出少於5萬元的佔近67%。

人力資源總監梁美儀表示,儘管近年移民潮導致不少中高層人員流失,但因經濟不景,很多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正裁員,流失職位早已削減或內部找人頂替;而一些崗位着重國際視野,公司未必視內地人才為適當人選。梁說,部分專才初期「眼角高」,料現在是適應階段,轉找薪酬較低工作。她說目前主要是專業職位如醫療界缺人,建議政府針對性吸納專才。

浸大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中心副主任葉偉光認為,很多企業受經濟下行影響需省成本,加上移民潮趨穩定,令來港人才求職有挑戰。他指出,調查中家庭月收不足5萬元專才佔一定比例,倘市場不能提供更高薪酬,留住他們在港發展有難度;目前難言來港專才是否供過於求,明年首季才較適宜評估人力需求。

調查發現已定居香港受訪者中只有9%置業,經高才通來港的肖娟表示,香港樓價相對高,加上現息口高,笑說光存款利息收入,已足以應付日常開支。尚海龍認為來港人才先租樓很合理,相信置業比例隨時間增加。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很多新來港人才認為事業未穩定,部分人更視港為「踏腳石」,加上樓市持續向下,故沒置業。

尚海龍稱教育制度是內地人才來港主因,調查顯示選擇香港本地資助中小學及直資或國際學校的比例各佔四成。教聯會副主席兼議員鄧飛冀制訂特定政策,為人才家庭學童提供支援。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