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費者今年「雙十一」獲得更多福利,阿里巴巴11月前,宣布投入10億元人民幣把香港納入包郵區,消費者在淘寶購物滿99元即可包郵,物流由菜鳥承運。為方便取貨,香港的菜鳥自提點及自提櫃數量將增至800個,幾乎覆蓋所有必要商圈。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京東也宣布加碼布局香港市場,初期投入人民幣15億元,長期上不封頂,投入將主要用於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及服務優化等方面。同時,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免運10kg)。
拼多多則緊隨其後,推出香港包郵服務,平台補貼消費者香港段運費。也就是說,只要能賣到香港的商品,商家負責內地段包郵,跨境運費由拼多多承擔。至於商品能否享受包郵服務,以消費者在下單時能否選擇指定的包郵服務商為準。
香港的電商滲透率遠低於內地,意味電商市場仍具潛力,成為電商巨頭的必爭之地。由於消費習慣等差異,平台需先後解決支付、物流等問題,尤其後者是非常考驗水平的難題。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香港線上購物佔比不到一成。內地電商已經進入赤膊戰,香港市場無疑還是一塊「處女地」。香港地形複雜,高樓林立,部分地區交通擁堵,給「最後一公里」配送帶來巨大挑戰。叠加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較高,導致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為解決香港居民線上購物的主要痛點,阿里、京東、拼多多選擇包郵作為突破口。
菜鳥香港自提點一位經理透露,在包郵政策推出之前,這裏主要採用「集運」模式。由於普遍家裏空間有限,大件貨品到達集運倉後,居民往往不著急取,把集運倉當作中轉站,什麽時候需要什麽時候再預約配送。因此為節省運費,很多人會選擇等一段時間再一起下單。
今年8月,淘寶在香港試點服飾包郵,就已經嘗到甜頭。後續公布的包郵政策,從服飾行業擴大到全行業,覆蓋包括3C數碼、家居收納、運動娛樂、化妝護膚等熱銷品類在內的10億多個商品。同時,在本地退貨的基礎上,淘寶還將增加跨境退貨的服務,香港消費者只需要退到當地的物流網點即可。
為應對「雙十一」大促,菜鳥在集運倉產能上擴充一倍,在本地分撥的面積上也做了分配,此外還在快速擴充自提點的規模和自提容量,到年底預計會有超過1000個自提點櫃。
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表示「『雙十一』是比較知名的大促節點,關注度較高,是個好時機。」「雙十一」期間,用戶活躍度和商家促銷意願都偏高,選在這個時候推出包郵政策,短時間內就能檢驗成果。然而李成東也分析道,消費者習慣的改變不能一蹴而就,香港的配送成本居高,需要平台做很多補貼,包郵的可持續性,也要打個問號。
由於內地業務陷入增長瓶頸,消費能力強但電商滲透率較低的香港市場,就成為內地電商平台押寶點。同時,香港也可以作為內地電商平台向海外拓展的重要跳板,是輻射東南亞市場的重要切入點。
目前香港電商市場主要分三大類:本地電子商務平台,如HKTVmall;第二類是內地電商平台,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第三類則是零售商自營的購物網站,如百佳、Uniqlo。本地電子商務平台憑借其對本地市場的深刻理解,運營策略靈活多變,一直是香港本地居民線上購物的首選。而具性價比產品的內地電商平台們,希望在香港大有作為。
菜鳥方面透露,目前平均300米就會有一家菜鳥驛站(自提櫃),方便居民們線上購物。京東則在2023年10月全面升級京東快遞港澳服務,實現最快四小時送達、送貨上門及夜間派送等。目前,京東在香港還上線「一件免運費」專區,包括小家電、快消日用品、方便食品、家裝汽配等多品類商品,以及京東自有品牌京東京造的眾多商品均支持一件包郵。從京東方面獲悉,今年「雙十一」期間,香港地區訂單量翻倍增長,逾2000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100%。而拼多多在香港的突圍還是靠它的殺手鐧:便宜。
平台補貼和包郵能否長久,還要看規模效應能否覆蓋成本。問及淘寶天貓相關負責人,99包郵是長期策略還是邊走邊看,對方透露,會根據業務情況進行靈活調整。並強調:「香港地區一直是淘寶的重點市場,以後還會推出更多本地化舉措。」相比全球市場,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融合度高,還是擁有更多確定性,打開並鞏固香港電商市場,是平台們目前為數不多的明智選擇之一。
作為成功進佔香港市場的外賣平台美團KeeTa,打入香港市場不到一年,KeeTa高效解決起送價高、送達慢、抽佣高等問題,迅速攀升至全港第一大外賣平台,並且將這種經驗,持續應用在沙特市場。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