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儒家傳統思想歷來存在兩套不同的價值評價系統,居上位者是一套,居下位者是另一套。孟子說,「仁者宜在高位」,又說「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很明顯,對居上位者的評價標準是義理,對居下位者的評價標準是刑律。

受這種思想影響,中國人對居上位者觸犯刑律常常感到很驚奇。比如,若一個教授跟人打架,你到網上一看,都是憤怒聲討那教授的,「教授已成叫獸」、「中國人都被騙了,原來教授的心有這麼狠」……

但同樣是中國人,香港人就不這麼看問題。

最近香港有兩宗命案上法庭。

一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許金山謀殺妻女案。許金山涉嫌於2015年5月將一個充滿一氧化碳氣體的瑜伽球,設置成緩慢漏氣的狀態,放置在其妻私家車的後備箱裡,導致其妻及同車的一個女兒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死亡。此案去年9月告破,最近進入法庭審理。媒體說,許金山與其妻關係不好,在外另有情婦。

一是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張祺忠殺妻案。53歲的張祺忠被控在8月17日,疑在他和妻子兒女的住所、香港大學偉倫堂1601室裡,謀殺了妻子。

到香港本地的互聯網討論區搜索一遍,看不到罵他們的文字,網友討論的是: 「許張兩案法律部門處理手法之比較」;「張祺忠爲什麽製造了兩個大木箱」(一個裝工具,一個裝屍體,企圖瞞騙警方);「男人有婚外情係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力」……

沒將案件與他們的教授身份扯到一起說。

這可能就是香港被西化百多年的結果了。《聖經》的原罪說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罪,誰都不比誰好。

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把人分為聖賢與小人完全不同。

按中國傳統文化,君子知書,所以識禮,是高尚的。這種觀念遇到居上位者犯罪時,就解釋不清楚了。所以到了五四運動就會有「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這種批評。

但是按西方原罪說,既然人人都有罪,那就表示人人都可能犯罪,而且罪犯也不是所謂「壞人」只是「罪人」,罪人需要的是救贖而不是批判,而旁人也無權貶損罪人的人格,反而要寬恕他。

在這種價值觀之下,香港人對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不會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只要你不犯法,怎麼都行,而如果犯法,那就法庭上解決吧,沒人對你進行道德審判。

所謂「笑貧不笑娼」就是這個意思。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