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演出過《小女子》等多部影視作品韓國男星朴敏宰,昨晚(12月2日)傳出他在上月到中國內地旅行期間突發性心臟驟停不幸離世,終年32歲。

韓媒報道,朴敏宰於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旅行期間,因心臟停頓而死亡,至於具體原因未有進一步說明。至於他的葬禮,將於12月4日上午於梨花女子大學首爾醫院舉行。

朴敏宰弟弟證實死訊,並在個人社交平台發訃文,稱:「親愛的哥哥好好休息,希望大家能來送他最後一程。」。


尚餘約一個半月任期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發表聲明,表示特赦捲入刑事案的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批評拜登的行為。

特朗普在聲明中表示,拜登利用身為美國總統的權力對亨特·拜登的赦免是對權力的濫用和誤判。

拜登星期日簽署對其兒子亨特拜登的特赦令。他說自他上任總統那天起,就說過不會干涉司法部的決策,即使目睹他的兒子被選擇性及不公正起訴,也要遵守諾言。
拜登希望美國人民能理解,為甚麼一位父親和總統會作出特赦兒子的決定。


日本據報最快會於2026年下半年度,實施外國遊客出境退稅新安排,杜絕遊客在免稅購物後轉售牟利。

目前外國遊客在日本店舖消費滿5000日圓,就可免去10%的消費稅,但部分遊客濫用安排,在離境前轉售免稅商品賺取差價。

共同社引述消息報道,日本政府去年已決定把免稅制度改為旅客出境時,確認所購商品並退還稅款的方式,這項新安排目前已經寫入下月匯總的2025年度稅制改革中。新安排落實後,機場及港口會設置退稅機。

 


黎巴嫰的中東航空在以色列連番空襲黎巴嫰下仍堅持執飛,被視成黎巴嫰舉國上下的英雄。航空公司指他們生在黎巴嫰,被迫學習與風險並存,憑藉的是多年來對飛行風險,政治形勢的風險評估及在各方勢力中間斡旋,尋找其生存空間,令到黎巴嫰縱在戰亂仍不致與世界隔絕。
中東航空公司的航班

以色列持續在黎巴嫰實施空襲,影響的範圍幾乎是全黎巴嫰地區,但當地現時唯一在黎巴嫰維持航空服務的商業航空-中東航空公司,無懼戰火,堅持航班服務,有時甚至在貝魯特機場附近遭空襲後數分鐘,便在機場進行升降。

在黎巴嫰這樣一個領導長期貪腐,軍事力量無力對抗外侵力量的國家,中東航空不只維持營運,甚至一直保持營利,令當地人倍感自豪。不單當地電視台播放頌揚中東航空的音樂片段,甚至官員亦稱揚其貢獻,雖然部分乘客對票價不斷上漲感到不滿,但在黎巴嫰的社交媒體上,滿是讚揚中東航空無懼以色列空襲,繼續執飛,是空中英雄的貼文。

 

黎巴嫰紛紛在社交媒體貼文稱讚中東航空為英雄,因為它不致令黎巴嫰與外界隔絕

中東航空的發言人穆罕默德面對這些對航空公司捧上天的讚揚之聲,自己亦曾執飛中東航空航班的他,強調中東航空只是一間商業航空公司,不是軍隊,更不是英雄。

事實上,中東航空多年來面對黎巴嫰的戰火都繼續執飛,早已在當地民眾心中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它在1967年至1973年地區域衝突,黎巴嫰持續15年的內戰,並1982年以色列入侵及以色列在2006對抗黎巴嫰真主黨期間,亦堅持航班服務,成為黎巴嫰極少數在數十年戰亂期間仍能成功的例子。

穆罕默德表示他們不是有特別不怕死的勇氣,航班維持執飛最主要是它們時刻做充足的風險評估,時刻準備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個後備方案。

就像最近以色列持續空襲黎巴嫰,令到航班能安全升降的關鍵,便是中東航空與黎巴嫰民航局共同設立的「危機小組」,它們每天花數小時,為每班進出貝魯特機場的航班作出評估,若發現升降面臨風險,便會延遲起飛或要求已飛近黎巴嫰的機師延遲降落。他明言相信全球沒有另外一間航空公司,像中東航空一樣,在離砲彈5百碼的情況下進行升降,亦因為中東航空的堅持,令黎巴嫰這個被以色列,敘利亞及大海包圍的國家,緃在多年戰亂期間,仍不至於與外界隔絕。

除了充足的飛行評估外,專家指中東航空的成功亦有賴他們管理層的高知焯見,就如以色列於1968年為報復黎巴嫰的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騎劫以色列航班,對黎巴嫰貝魯特機場展開空襲,令到逾半中東航空的航機被炸毀,中東航空為填補該空襲帶來的巨額損失,管理層毅然在1965年印巴戰爭期間,繼續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航班服務,可謂藝高人膽大。

已故的中東航空總裁阿拉慕丁在六十年代地區戰亂頻繁期間,已經開始與其他中東航空高層,為確保航班安全,與國內多達30年個武裝勢力展開談判工作。現時他們主要透過美國駐當地大使館及接近真主黨的黎巴嫰官員,與以色列及真主黨進行談判,以確保真主黨不會使用貝魯特機場,及以色列不會轟炸機場。他強調中東航空繼續維持服務,有賴多年的飛行風險評估及談判經驗,公司絕不會將機組人員及乘客生命作賭注,另中東航空現役機師指公司得到政府、主要外國政府駐黎巴嫰大使館保證,貝魯特只要一日只用於民航用途,便不會遭戰火牽連。

(來源:紐約時報/半島電視台)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當地周二(26日)在其社交媒體帳號發表貼文,妄言將在自己上任總統的第一天就對來自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加徵10%的關稅。此外還將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徵收高達25%的新關稅。

 

特朗普社交媒體截圖

 

與此同時,特朗普聲稱,新的關稅計劃旨在推動墨西哥和加拿大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加強邊境安全,並打擊芬太尼對美出口。兩國有這個權利和能力輕鬆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在他們付諸行動前,他們將為不作為付出巨大的代價。

 

特朗普在總統競選期間曾承諾將對所有外國產品徵收10-20%的進口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60%關稅。今年11月,全美零售聯合會(NFR)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特朗普提出的新關稅計劃實施,美國消費者的年度消費能力可能會損失多達780億美元。研究表明,新關稅將影響到如服裝、玩具、家具、電器、鞋類和旅行用品等消費品類別。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烏克蘭及日本接連發生核事故後,多國基於對包括核廢料處理的安全及成本問題,紛紛擱置國內的核電廠發展計劃。但十年後,在微軟等科技巨頭推動及投資相關科技,並減排壓力下,不少國家都積極發展核能,但如何安全及有效處理核廢料,相信仍是讓公眾真正支持大力發展核力的關鍵。
三哩島核電廠

在核能於1950年代及1960年代開始發展之時,專家對核能發電能透過控制鈾的核反應,提供源源不絕電力的無限潛力,對其趨之若䳱,但隨著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及202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便引起公眾恐慌,令多國政府紛紛擱置國內的核電廠計劃,當中德國更決定全面淘汰核能。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資料,2011年至2020年間,因這股退出核能風,令全球的產電量減少48GW。

縱然如此,當中包括中國等國家卻沒有跟風叫停核能,反而為滿足國內的電力需求,一直積極發展核能,核電廠數目由2011年的13座增至現時55座,而正在興建中的則有23座。
至於一度因為核安全而暫緩國內核能發展的國家,亦因為要滿足國內的需求並滿足巴黎和議內所訂立的核排放目標,加上俄烏戰爭等會影響供電的地緣政治因素,令到不少已發展國家,紛紛將目光再次指向核能發電。

其中一度計劃在40年內淘汰國內核電廠的南韓,最近不但撤銷此計劃,甚至計劃興建更多核電廠以滿足需求。法國亦取消減少依賴核電的計劃,反之,政府計劃多建8座新核電廠。事實上,在早前結束的Cop29會議中,包括日本,英國及法國等31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前,將他們國內的核能應用大幅增加兩倍。而英美兩國其後更宣佈,會協助加快新一代核能技術的發展。

除了國內需求及國際間的減排壓力外,現今各科技巨頭都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而人工智能倚賴數據中心穩定及持久運作,當中耗用大量電能。根據巴克萊研究機構的資料,美國國內的數據中心所耗用的電力,便佔了全美的3.5%,預料這個數字在十年後將超過9%。因此這些巨頭紛紛透過不同的方式,投資及支持核電廠運作,以確保電力供應。

作為其中一間科技巨頭的微軟,於今年九月與美國聯合能源公司簽訂20年合約,購買其曾發生過核事故的三哩島核電廠的產電。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形容今次的買核電協定,標誌著核電作為清潔及可靠能源的強勢回歸。其他包括谷歌及亞馬遜則計劃購買由小型模組化核化應器的產電或對這些核反應器的發展進行投資。

一直以來,為滿足相關的核安全要求,興建核雷廠的成本高昂,故很多時出現興建延誤及大幅超支的情況。規模較標準核電廠小並標準組件能夠快速組裝的小型模組化核化應器,料可解決那些傳統核電廠面對的老問題。

縱然核能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但如何安全及有效處理產電過程所產生的核廢料,仍是不少專家對核電未能予以信任的原因,相信只要解決這個問題,核能的新世代便會應運而生。


中國在過去十五年間一直是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但隨著近年中美關係低迷,令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多加限制,中國生在新冠疫情後對留學美國的安全考慮,並其他西歐甚至中國內地更多的升學選擇等,令美國不再是中國學生的最佳留學選擇,加上美國院校積極招攬追求往外發展機會的印度生源,令美國的印度生數目首度自2009年超過中國。
美國大學積極招攬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當中印度生已取代中國生,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生源
自2000年代起,不少中國學生都為尋找心中那美國夢而渴望到美國升學,家長更不惜大灑金錢予相關的中介及補習機構為子女圓夢;另一方面,美國大學亦積極吸納中國生源,令中國自2009年一直是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但此情況自今年起發生變化,美國國務院及國內的國際教育機構共同發表的數據顯示,美國現時的印度留學生數目為331,602人,比上一個學年急升23%,佔美國留學生當中的29%;中國的留學生則有227,398人,數目比上個學年下跌4.2%,雖然仍是美國留學生的重要生源,但只佔美國留學生數目的兩成五,令印度在十五年來首度超過中國,成為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
調查人員指不單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目下降,就連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亦出現下降趨勢;專家指這與中美關係,社會氛圍的轉變,並家長及學生有更多選擇等相關。
中國的經濟在2000代尾至2010年代初迅速崛起成經濟超級強國,2008年中國京奧的成功及2001年加入世貿,令中美關係不斷改善。中國國內越來越多家庭有經濟條件送子女出國之餘,美國政府及院校亦對這些中國生採歡迎開放的態度,積極吸納中國生源,令到留學美國成為不少中國生的必然選擇,逐漸使中國成為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
但隨著特朗普2016年首次上台,中美關係便不斷生變,貿易戰以及接著的新冠疫情令兩國關係跌至新低。美國其後更針對中國生加限留難,透過頒佈行政命令,拒向畢業於被指與中國軍方有關數理工程學科的研究生發出簽證,資料顯示,單是2020年,美國便以安全風險為由,拒絕逾1千名中國學生及研究員的美國簽證申請,拜登政府上台後繼續沿用此策,令中國學生申請留美簽證倍加困難。中國外交部早前直轟美國每月強行將逾數十包括學生等中國公民驅逐出國,是歧視之舉,促請美國保障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權利。
中國的家長除擔憂子女留學美國會隨時遭美國驅逐出境外,美國社會自新冠疫情後出現的反亞裔人士的種族及仇恨罪行,加上美國的槍械罪案頻生,亦令中國家長憂慮到美留學是否安全。疫情後,美國中國留學生的數目,尤其中國本科生的數目正不斷下跌。
再者,其他西歐國家不斷湧現歡迎中國留學生甚至中國移民的政策,另外,國內不少大學近年積極吸納那些在美國學有所成,但因為美國政策而未能在當地尋找機會回流的學者,令到這些國內大學的水平不斷上升,加上不少國內畢業生視政府工為筍工,國內大學畢業或更有助他們達成夢想,這些都促使中國家長考慮送子女留學時,美國已非他們的唯一及必然的選擇。
至於印度方面,自去年起已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當中四成人口為25歲以下的年青一代,他們積極尋求發展機會,故越來越多人希望留學美國。事實上,大部分到美國留學的印度生都是來自數理工程或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生,他們渴望到比國內大學水平更高的美國高等學府進行研究學習,甚至留美發展。
至於美國的大學,近年不斷推進數理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生數目不斷下降的同時,他們亦急於招攬國外數理方面的頂尖人才到校進行研究,印度生正好填補這塊生源空缺,致中國生數目自疫情以來不斷下降的同時,印度留學生的數目卻不斷上升,最終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源。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NBC.COM

新西蘭政黨推《懷唐伊條約》修正案,重新定義條約所提的原則,惹來當地毛利人的強烈反響,擔憂會削弱毛利人在當地的權益,為此,早前數萬名毛利人集會遊行至新西蘭國會進行抗議,有毛利族議員更在國會討論議案期間跳傳統戰舞致討論被迫中斷。雖然分析指修正案通過機會幾乎是零,但執政聯盟今次提出此極具爭議的議案,恐觸發國內新一波的社會分化。
新西蘭國會討論修正案期間,多名毛利族議員在議事堂中央跳傳統戰舞,以表不滿

 

身為毛利人的新西蘭執政聯盟的自由行動黨領袖西摩,指 《懷唐伊條約》在過去數十年一直被錯誤解讀,導致新西蘭出現一個令毛利人及白種新西蘭人擁有不同政治及法律權利的雙重制度,使毛利人得以在新西蘭享有特權,例如公共機構的小數族裔配額,便與平等原則相悖,故他早前在國會提出《懷唐伊條約》修正案,重新定義修約所提的原則,並讓這些原則應用於所有新西蘭人身上,以結束這種「種族分化」。
數萬毛利族人遊行至新西蘭國會,抗議修正案損害他們的利益

議案惹來國內毛利人的強烈反響,數萬人早前趁其傳統的九天巡行,在議案提交國會討論時,遊行到首都惠靈頓的國會前進行抗議,指議案將削弱毛利人在當地的權益。國會內多名毛利族議員更在討論議案期間,大跳傳統戰舞反對議案,導致議案討論被迫中斷。

《懷唐伊條約》為1840年新西蘭的毛利族人及新西蘭殖民者英國達成的協議,當中涉及主權、統治權等議題,而英語及毛利語對當中的條文有著不同的解讀。1975年成立的懷唐伊法庭,負責就涉及 《懷唐伊條約》的條約的事務作出裁決,並試圖糾正違反條約的行為及解決條約英國及毛利語兩個文本之間的差異。

多年來,法庭為涉及違反條約行為,包括大規模沒收毛利人土地的行徑進行和解,金額達數十億美元。但1950至2019年期間,仍有約二十萬毛利族兒童及青少年在政府及教會的護理所中,遭受身體及性虐待。面對這些歷史,新西蘭總理洛桑於今年十一月,對這些過去遭受不平等對待的毛利人作出道歉,但卻被批評在道歉中對毛利人極之重要的《懷唐伊條約》隻字未提。

反對修正案的人士指今次西摩提出的修正案,一旦獲得通過,將容許新西蘭政府以所有新西蘭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由,管理所有新西蘭人,但因毛利人在歷史上一直受到壓迫,故修正案變相損害毛利人的權利。

在大部分毛利人眼中,提出修正案的自由行動黨實際上是打著「我們都是擁有平等權利的新西蘭人的旗號」,掩飾他們種族主義的主張。而懷唐伊法庭早前就修正案發表聲明,直轟修正案違反 《懷唐伊條約》有關夥伴及互惠、主動保護、良好管治、公平、王權保證等原則,一旦修正案獲得通過,將會是現今對《懷唐伊條約》最糟糕,最全面的一次違反。

現時除了自由行動黨支持修正案,其他包括執政黨及其他執政聯盟政黨領袖,並反對黨均表示不會支持議案,相信修正案獲得通過幾乎是零。縱然如此,今次執政聯盟容許西摩將修正案提至國會審議,足以令新西蘭因種族問題而引起的社會分化一觸即發。

 


縱特朗普當選後,揚言會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大幅加徵關稅等,但作為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及中國主席習近平均關係良好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相信除能藉此避免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因中美貿易戰而受阻外,更可利用其左右逢源的人脈,潤滑中美關係外,亦可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馬斯克
曾經支持拜登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因拜登政府在過去4年冷待特斯拉及其他綠色能源公司,因此,在今屆美國總統選戰中倒戈相向,轉而支持形容特斯拉為「不可思議」並揚言會支持電子車發展的特朗普,更在選戰期間出錢出力為特朗普助選。
特朗普當選後,更向馬斯克回報以政府效能部的領導,雖然這只是一個顧問崗位,實權成疑,但因馬斯克的對華立場,有異於其他被委任為特朗普內閣成員的強硬立場,因此他如何透過與特朗普及包括習近平等中國政府高層的良好關係,在這個崗位上,在全球經濟上發揮影響力,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與多名中國領導人關係良好的馬斯克,曾多次訪問中國,最近一次更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除此以外,他亦於去年在三藩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事實上,馬斯克一直與李強這個現時中國政府第二把手,保持良好關係。其中,在李強於2019年擔任上海市委期間,特斯拉便透過從中國國營銀行以特惠利率批出逾5億美元,在當地興建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一間廠房,特斯拉在2019-2023年間,更獲上海獲准以低於標準的15%利得稅優惠稅率繳交利得稅,除此以外,特斯拉更成為當地首間不需與當地企業合營的外資公司。
隨著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向高科技,可再生基建的方向發展,鋰電池,EV及太陽能板將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為配合中國這方面的發展,特斯拉將在上海興建第二座廠房,料建成後,每年將可生產1萬件供設施用的鈾電池,除了鋰電池外,特斯拉亦有生產EV及太陽能板產品。國內媒體更以「美國加強打擊中國電動車發展的同時,特斯拉卻選擇進一步在中國投資,突顯馬斯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信心」來形容馬斯克的對華投資決定。
除了投資外,馬斯克更曾在社交媒體,明言感激中國政府對特斯拉在中國發展的支持,不單令特斯拉在中國賺得佔全球四分一的巨額利潤,而上海廠房的產量更遠高於特斯拉在美國加州廠房的產量。在大力支持特斯拉在中國發展的同時,中國政府或期望馬斯克可以在中美貿易戰上,擔當潤滑劑,減低美國針對中國作出敵意舉措。
事實上,特朗普許諾會向所有中國的入口貨徵收六成關稅,而現時針對中國電子車的關稅更高達100%,馬斯克不單曾批評特朗普此舉,更警告特斯拉將因受牽連而大受影響。另外特朗普揚言為保障美國國內的汽車業,將向中國入口的EV徵收關稅。但因為中國在EV技術上的主導地位,車廠難以避過使用中國入口的EV產品,就如特斯拉的Model3便因為美國針對中國鋰電池的25%關稅,而難以在美國進行銷售。
因此專家預料馬斯克將利用其中美左右逢源的關係,一方面在美國政府向中國展開貿易戰的同時,為特斯拉及他在中國其他生意爭取更有利條件,其中包括在EV電池問題上,爭取特斯拉獲得豁免;並進一步在中國貿易戰上,能夠在一眾對華鷹派官員中間起平衡作用,能夠減低美國針對打擊中國的力度。
(來源:英國衛報

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早前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國防部長加蘭特並哈馬斯軍事指揮官迪夫發出通緝令,指證據顯示他們在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及以色列其後反擊加沙的武裝衝突期間,犯下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以哈雙方均否認指控。美國及以色列均反對國際刑事法庭此決定,但西歐多國則表示尊重國際刑事法院的做法。通緝令能否執行還視乎各國的態度,無論如何,這將進一步縮減以色列的外交活動空間,但料卻有助鞏固內塔利亞胡在國內的支持度及權力。
以色列總理內塔利亞胡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加蘭特
哈馬斯領導人迪夫
 
國際刑事法院發表聲明,指有證據證實內塔利亞胡、加蘭特、迪夫及另外兩名證實已故的哈馬斯領袖,犯下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控罪指三名被通緝的哈馬斯領袖在去年十月突襲擊以色列南部期間,需就哈馬斯殺死1200人並擄走251人作人質,而迪夫被指需對哈馬斯在當中犯下的殺人、虐待、性暴行、據人為質等罪行,並哈馬斯針對以色列平民的一系列及有系統襲擊負上刑責。雖然以色列相信迪夫已死於空襲,但發出通緝令的法庭表示其無權裁定迪夫是否仍生還,故繼續向其發出通緝令。
國際刑事法庭ICC向內塔尼亞胡,加蘭特及哈馬斯領導人迪夫

以色列其後於加沙反擊加的行動中,則造成最少44000人被殺。國際刑事法院指他們有證據證實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犯下包括以製造饑荒作為戰爭的手段,以及其他包括殺人等反人道罪行。

事實上,國際刑事法院有權對任何在其締約國領土犯下大屠殺、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的個人、政府及組織提出檢控。雖然以色列非ICC的成員國,但因為巴勒斯坦為ICC成員國,因此ICC不顧以色列反對,於2021年裁定ICC可針對以色列在西岸佔領區、東耶路撒冷及加沙的行動作出司法仲裁。

美國及以色列兩個非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則先後對國際刑事法院此舉提出反對及作出譴責。內塔利亞胡譴責國際刑事法院向他及加蘭特發通緝令的這天是「人類史上黑暗日」,而國際刑事法院則變成「人類的敵人」,國際刑事法院這個「反猶太」的舉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阻嚇他及以色列,行使對敵人作出自衛的權利。加蘭特則批評國際刑事法院將以色列政府及哈馬斯的殺人領袖相提並論,即將殺死嬰孩,強姦婦女及強行擄走老姖長等罪行合法化。內塔尼亞胡的辦公室更直批國際刑事法院為偏袒及帶歧視性的政府機構。

至於以色列人對國際刑事法院今次的決定雖然並不感到意外,但卻認為以色列為存亡而戰的同時,國際刑事法院卻要求拘捕以色列的總理及幕僚長,乃是純綷的反猶太並衝著以色列而來,否認以色列有自衛的權利。

哈馬斯雖然無直接回應針對迪夫的通緝令,但歡迎國際刑事法院針對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通緝令,他們指國際刑事法院此舉立下一個重要的先例,並就長期以來,針對巴勒斯坦人的不公平起撥亂反正之效。另外他們更呼籲全球其他國家共同合作,將這兩名錫安戰爭罪犯帶上法庭,以結束針對加沙平民的大屠殺罪行。

至於管治部分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指,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代表著各方對國際法及其相應國際機構的希望及信心,並促請各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停止與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接觸。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則希望通緝令能切實執行,最終能令內塔利亞人及其他以色列軍官,就他們對巴勒斯坦人民所造成的傷害受到法律的制裁。

今次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是首次有一個現代的民主西方國家領袖,遭一個國際性的司法機構控以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對全球的司法格局可謂投下一顆震撼蛋。

歐盟及包括加拿大等多個西歐及中東國家則表示會尊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

對於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來說,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令不會立時令他們面臨拘捕及檢控,但在技術層面來說,只要他們踏足任何一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該成員員便有責任將他們拘捕,並帶到海牙的法庭接受審訊,但是否切實執行這項通緝令,則取決於個別成員國對此通緝令的取態及其他考慮因素。但無可否認,通緝令將使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出國受到限制,令他們的外交活動範圍及空間進一步收窄。

但在國內,因不少以色列人認為法庭今次通緝令是不公平及反猶太,在這種氛圍下,預料反會增加內塔利亞胡在國內的支持度,甚至反對內塔尼亞胡的人都不敢輕言妄動,令內塔利亞胡國內的地位更為鞏固;但長遠來說,隨著戰爭繼續,針對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指控只會不斷累積,或令他們在國際社會中,成為不受歡迎人物,難以獲取國際對他們針對哈馬斯軍事行動的支持。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衛報/半島電視台)